北京市豐臺區花鄉黃土崗村的一處工地(資料圖)
3月1日起,北京市將對建設工程施工工地征收揚塵排污費,收費標準分3檔,工地揚塵達優秀標準的,1.5元/公斤;達標的3元/公斤;不達標的6元/公斤。據北京市環保局數據,北京市施工工地每月每平方米排放揚塵為0.26公斤。
北京“揚塵費”的開征,分外引人注目,并非因為該污染收費有多少創新成分,而是恰恰處于一個比較特列的時間節點:前兩天,環保部長履新,前一天,柴靜自費百萬拍片陳述霧霾之痛的《穹頂之下》點擊破億。十面霾伏之下的呼吸之痛因為“柴靜調查”而引發全民關注與全民反思,而北京“揚塵費”的開征恰好在這個痛點與熱點之間釋放了向霾宣戰的積極信號,這無疑顯示了政府整治霧霾決戰到底的強硬與信心。
“霧都”北京PM2.5的構成,工業揚塵污染是四大來源之一,其排放污染率為14.3%,比餐飲、汽修、養殖、建筑涂裝的排放總量還要高。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建設開發,建設不停步也意味著揚塵無絕期,我們不能因噎廢食,也不能放任自流,“揚塵費”的開征恰恰是建設與治污的折中之策,而北京的收費治揚塵之舉也充分體現了“誰污染誰付費”的原則,以級差收費來區別對待不同程度的揚塵工地,使治污成本與污染繳費形成同步,這是目前比較科學合理的征收方式。
征收“揚塵費”,是否意味著“收費即合理”?是否意味著治霾止步于收費?這個概念常常混淆我們對于治霾政策的理解,收費不等于變相保護,交費單位也不可以由此任性,收費只是一種誰污染誰埋單的權宜之計,在找不到更好解決辦法之前,向污染方收費治污無疑是“以夷制夷”的好策略。
收費治揚塵只是一種客觀條件下的有限約束,我們不能完全寄望于收費治百病,時下有一種收費包治百病的思想,“治堵”擬以收擁堵費,排污就收排污費,抵制各種高碳高排束手無策之時皆以“收費治病”為第一對策,這其實是曲解了收費治污的本義,也陷入了一種“惰政思維”的窠臼,雖然新環保法已經加大了經濟處罰以外的法律懲治,但環境污染治理仍以收費加罰款的處置居多。
收費治揚塵是個好政策,但須預防其滑向另一個側面,防止向霾宣戰止步于收費治污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,治霾保衛空氣是一項系統工程,開打的是組合拳,不能寄望于一招制勝,收費只是過渡應對之策,而形成社會共識依靠全民之力,以及通過科技創新與法治完善來降低和杜絕各類污染才是制勝之道。
開征“揚塵費”不是治霾治污的終結篇,而是邁出了向工業揚塵污染宣戰的第一步,決心與信心的象征意義遠遠大于治霾的技術含量,在這個與霾死磕的信號背后,我們還有許多對策可尋,還有許多技術層面與理念層面的文章可做,還有“壯士斷腕”的勇氣可以迸發。
來源: 和訊新聞
Copyright ? 2012 JmwSoft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北京金馬威管理軟件開發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 11042535 號-1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221號